媒體資訊
安徽網絡廣播電視臺: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打造集聚創新的“磁石”
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沿著產業體系平臺支撐——龍頭牽引——培育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打造應用集成交鑰匙工程的思路,構筑良性產業生態,聚集了一大批創新資源,有效地推動了基地的快速發展。
作為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的“龍頭”,埃夫特生產的六軸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在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家電行業、電子行業、光電行業、鋼鐵行業、日化行業等眾多領域。如何讓機器人適用于如此多的工種,這就需要工程師對其進行編程示教,傳統的機器人編程示教技術,是通過點到點來編程,效率既低成本又高,而埃夫特開發出的最新編程示教技術,則大幅度提高了機器人的應用范圍。
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輝表示:“我們現在開發了幾個新的編程示教技術,第一個是離線仿真,通過離線生成軌跡,然后在線通過微調,可以大幅提升整個編程效率,還有個是拖動示教,通過拖動機器人,來記錄軌跡,這樣就不需要熟練的編程工程師來做示教工作,還有就是通過視覺來識別工件,自動生成軌跡,這樣就不需要人工干預。”
近年來,埃夫特以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為突破口,通過產學研平臺建設、新興技術研發、開展國際合作等多種形式,牢牢掌握核心技術提升競爭力。幾年間,埃夫特公司先后牽頭承擔工信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項,科技部863計劃項目4項,發改委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5項,參與制定機器人行業國家標準3項。
曾輝:“創新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埃夫特一方面自主研發,另一方面整合國際資源,通過吸收消化國際先進技術,做自主創新。”
企業主動提升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良好的“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模式,也讓基地的創新源頭一直活水涌動。
癱患者穿上形似“鋼鐵俠”的外骨骼機器人,通過液壓助力驅動,幫助患者像普通人一樣邁步行走……這將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由蕪湖安普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以及蕪湖歐凱羅博特機器人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可穿戴型下肢外骨骼助力機器人”近期有望推向市場。
蕪湖安普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許德章介紹:“這個機器人定位于應對中國老齡化社會,為那些下肢體力不好的老年人,提供戶外活動,擴大活動范圍,增強生活品質開發的一款產品,不管從理論研究還是技術突破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作為安徽省2016年科技計劃攻關項目,“可穿戴型下肢外骨骼助力機器人”無疑是基地“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模式結下的又一碩果。
許德章表示:“安普研究院是安徽工程大學和蕪湖市共同組建,研究院在機器人產業發展當中,一是提供產業規劃方向性咨詢和政策的前期引導,二是研究院和園區的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三是通過研究院發揮了人才培養和人才聚集的功能,為園區產業提供支撐。”
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在促進高??蒲谐晒D化,爭當高校技術成果“婆家”的同時,也在大力推進高層次創新團隊引進工作?;爻闪⒁詠?,安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哈工大蔡鶴皋院士工作站、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院士工作站等一批創新團隊相繼在蕪湖落地生根。
技術研發平臺只是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的眾多支撐平臺之一。蕪湖還著力打造投融資、應用推廣、政策、人才、檢驗檢測等幾大平臺,形成支撐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產業生態鏈,不斷增強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
蕪湖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東:“一個機器人企業的成熟,關鍵在它的產品在應用當中不斷得到改善提升是密切相關的,在產業支撐系統里,我們從技術研發、投融資、應用推廣、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撐五方面扶持。”(閆少衛 李子?。?/span>
記者手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冠以機器人產業名號的企業超過2000家,但真正實現量產的自主品牌機器人企業不足10家,產業競爭異常激烈。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唯有創新。
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主創新能力,產業發展才有后勁。采訪中記者發現,實現機器人制造的“中國夢”,蕪湖市并沒有“閉門造車”,而是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兩條腿”走路,重點銜接日本、德國、意大利、韓國、瑞士等機器人技術發達國家,尋求與海外產業資本、行業領先企業、國際技術團隊的投資技術合作,提高產業發展核心技術集成創新能力。
上有政策支持,下有市場人氣,中有致力于創新求新的企業,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正在成為安徽新型工業化革命的先鋒。